《非暴力沟通》读书摘要

2020-04-13 11:31:57 蜻蜓队长

  1. 一旦我想为自己辩护或开脱,我就默认了自己有问题。另一种反应是把对方的话视为攻击而给予反击。

  2. 当我们说“我觉得”,我们常常并不是在表达感受,而是在表达想法。

  3. 如果一个人说“你从不理解我”,他实际上是渴望得到理解。如果太太说“这个星期你每天都工作到很晚,你喜欢工作,不喜欢我”,那反映了她看重亲密关系。

  4. 如果我们的意思含糊不清,别人就难以了解我们到底想要什么。

  5. 如果一个人提出明确的请求,却,没有提及感受和需要,也有可能导致交流的困难。

  6. 当对方给予反馈,表达我们的感激。如果对方不愿反馈,倾听他的感受和需要。

  7. 如何区分命令和请求:请求没有得到满足时,提出请求的人如果批评和指责,那就是命令;如果想利用对方的内疚来达到目的,也是命令。

  8. 我们避免使用抽象的语言,而借助具体的描述,来提出请求。

  9. 非暴力沟通重视每个人的需要,它的目的是帮助我们在诚实和倾听的基础上与人联系。

  10. 遭遇他人的痛苦时,我们常常急于提建议,安慰或表达我们的态度和感受。可是,倾听意味着全心全意地体会他人的信息——这为他人充分表达痛苦创造了条件。有一句佛教格言恰如其分地描述了这种能力:“不要急着做什么,站在那里。”

  11. 这样做还有助于人们体会自己的状况,从而深入了解自己。

  12. 如果一个人在说话时有明显的情绪,他一般会期待得到他人的反馈。

  13. 我们也许会发现,对方并不信任我们,除非对我们的意图有进一步的了解,他不会喜欢我们表达的方式。

  14. 有时候,我们认为自己受到了指责,实际上,那些话是他人表达需要和请求的方式。

  15. 一旦一个人意识到自己得到了理解和接纳,一般来说,他会觉得很惬意。

  16. 怎么判断对方的感受是否已经充分表达呢?首先,如果一个人觉得别人已经明白他的意思,他就会变得轻松。这时,我们也会感到放松。另一个更为明显的标志是,他停止了谈话。如果无法确定对方是否还有话要说,就不妨问一句:“你还有什么话要告诉我吗?”

  17. 不论别人用怎样的词语表达自己,我们都可以用心体会他们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有时,我们可以主动表达我们的理解,来帮助对方了解我们在何种程度上明白了他的意思。在交流的过程中,我们保持持续的关注,为对方的充分表达创造条件。

  18. 当我们痛苦得无法倾听他人时,我们需要 1、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2、大声地提出请求;3、换一个环境。

  19. 我们最不愿意示弱的时候往往是因为担心失去控制想显得强硬的时候。

  20. 谨慎使用“不过”,“可是”,“但是”这些词语。

  21. 这种局面的出现往往是因为说话的人并不清楚自己的感受、需要和请求。

  22. 我们这样做并不是要以自我为中心,而是请求他人体会自身的状态。

  23. 我们说了心里话,很想知道对方的反应,却发现对方一句话也不说。这时,我们也许会很不安,容易把事情往坏处想。在别人保持沉默时,我们一般会觉得有些别扭,而很难静下心来体会对方的感受和需要。

  24. 不幸的是,我们的自我评价方式往往导致自我憎恨,而无助于学习。

  25. 羞愧是自我憎恨的一种形式,出于羞愧的行为不是自由而快乐的行为。

  26. 一旦发现自己正在做无益的事情,我们的挑战是如何对需要和价值观保持清醒的认识,以使我们的转变:1、符合我们的心愿;2、出于对自己的尊重和爱护,而不是出于自我憎恨、内疚或羞愧。

  27. 非暴力沟通的忧伤:当我们的行为无法满足自身的需要,我们体会着人生的悲哀和内心的渴望。

  28. 非暴力沟通自我宽恕:感到遗憾时,我们试图了解过去的行为所要满足的需要。

  29. 当我们拥抱自己的各个方面,并理解它们所反映的需要及价值观,我们活在对自己深深的爱之中。

  30. 让我们的行动基于对生命的爱,而非恐惧、内疚、羞愧或义务。

  31. 不论你选择做什么,了解自己为什么要那样做。

  32. 生气的原因在于我们的想法————对他人的评判和指责。

  33. 如果意识不到自己尚未满足的需要,一心考虑别人的过错,我们难免就会生气。

  34. 除了专注于自身的感受和需要,我们还可以选择去体会对方的感受和需要。此时,我们也不会感到生气。我们无须压抑愤怒,只要我们专注于他人的感受和需要,愤怒也就不再存在。

  35. 生气的原因不在于别人做了什么,而在于我怎么看待对方及其行为。

  36. 在受到指责时,绝大多数的人都无法把注意力放在对方的需要上。

  37. 如果我们试图通过惩罚来使人们认识自己的需要,那么,我们很可能适得其反。

  38. 个人的成长是通过与他人的坦诚交流来实现的————在交流中,彼此能够自由地表达内心的软弱。

  39. 在赞扬他人时,我们很少揭示内心活动,而把自己放在了裁判的位置。所以,我认为,赞扬并不总是有助于深化彼此的联系。

  40. 非暴力沟通表达感激的方式包含三个部分:1、对方做了什么事情使我们的生活得到了改善;2、我们有哪些需要得到了满足;3、我们的心情怎么样?

以上内容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即删除
相关文章

上一篇: JS基础-BOM

下一篇: PAT 乙级 1048.数字加密 C++/Java

客服紫薇:15852074331
在线咨询
客户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