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 Vue 中不要用 index 作为 key?(diff 算法详解)

2020-04-17 01:43:35 蜻蜓队长

前言

Vue 中的 key 是用来做什么的?为什么不推荐使用 index 作为 key?常常听说这样的问题,本篇文章带你从原理来一探究竟。

本文的结论对于性能的毁灭是针对列表子元素顺序被改变、或者子元素被删除的特殊情况,提前说明清楚。

本篇已经收录在 Github 仓库,欢迎 Star:

github.com/sl1673495/b…

示例

以这样一个列表为例:

<ul>
  <li>1</li>
  <li>2</li>
</ul>
复制代码

那么它的 vnode 也就是虚拟 dom 节点大概是这样的。

{
  tag: 'ul',
  children: [
    { tag: 'li', children: [ { vnode: { text: '1' }}]  },
    { tag: 'li', children: [ { vnode: { text: '2' }}]  },
  ]
}
复制代码

假设更新以后,我们把子节点的顺序调换了一下:

{
  tag: 'ul',
  children: [
+   { tag: 'li', children: [ { vnode: { text: '2' }}]  },
+   { tag: 'li', children: [ { vnode: { text: '1' }}]  },
  ]
}
复制代码

很显然,这里的 children 部分是我们本文 diff 算法要讲的重点(敲黑板)。

首先响应式数据更新后,触发了 渲染 Watcher 的回调函数 vm._update(vm._render())去驱动视图更新,

vm._render() 其实生成的就是 vnode,而 vm._update 就会带着新的 vnode 去走触发 __patch__ 过程。

我们直接进入 ul 这个 vnodepatch 过程。

对比新旧节点是否是相同类型的节点:

1. 不是相同节点:

isSameNode为false的话,直接销毁旧的 vnode,渲染新的 vnode。这也解释了为什么 diff 是同层对比。

2. 是相同节点,要尽可能的做节点的复用(都是 ul,进入

以上内容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即删除

相关文章

上一篇: 一枚前端开发组组长的述职报告

下一篇: vue项目打包上线

在线咨询
客户经理